5月1日和2日,全國假日辦連續(xù)接到兩起針對同一問題的投訴:宣傳中的空中草原車可開到山頂,可到景區(qū)后車只能停到山下,上山還需爬高數(shù)百米,而且“空中草原”也不如宣傳中的所說的那么大。
5月1日這一天,北京的許女士開車帶著自己的孩子和母親來到淶源,順“空中草原”路標(biāo)到達(dá)“空中草原”,購票(每人40元)進(jìn)入景區(qū)。到停車場后被告知,距山頂還有四五百米高,需徒步或騎馬上山。許女士問,不是說能開車上山嗎,當(dāng)?shù)厝苏f那是另外一條路,還有幾十公里遠(yuǎn),問景區(qū)工作人員景區(qū)門票能不能退,回答是“門票售出概不退換”。70多歲的老媽不能騎馬,爬了一段臺階就原地休息了。許女士和女兒租了兩匹馬用了一個多小時(shí)爬到山頂,山頂?shù)拇_是一個開闊的草原,就是小了點(diǎn),十幾分鐘就從一邊走到了另一邊,也不像宣傳中說的有“30多平方公里”。于是許女士打電話到全國假日辦,反映“空中草原”虛假宣傳,是欺詐行為。
5月2日,北京的譚小姐也遇到了和許女士一樣的問題,并向全國假日辦投訴。全國假日辦將問題轉(zhuǎn)到了河北省旅游局,河北省旅游局又將問題轉(zhuǎn)到了淶源縣所在的保定市旅游局,保定市旅游局的工作人員向譚小姐解釋說,“空中草原”有一條可以開車上山的路,但路況較差,需繞行蔚縣境內(nèi),“空中草原”的面積也確實(shí)有30多平方公里。
“空中草原”是河北省淶源縣、蔚縣以及山西省靈丘縣交界處的一片高山草甸,原先是附近老百姓的牧場,界線也不太明確,上世紀(jì)90年代初,淶源縣將這里開發(fā)成旅游景區(qū),并取名“空中草原”。1997年縣域間勘定界線,“空中草原”北部的大部分劃到蔚縣,淶源繼續(xù)開發(fā)南半部分。
目前,所謂的“空中草原”有兩個,都是山頂上的草原,中間隔一條峽谷,北邊的屬蔚縣,面積較大,南邊的屬淶源,面積較小。蔚縣的“空中草原”已開發(fā)多年,“車能開上山頂”、“面積36平方公里”都是指蔚縣的“空中草原”。
可見許女士和譚小姐碰到的問題是:看了蔚縣空中草原的宣傳,去了淶源的空中草原,景區(qū)是兩個,名字卻是一個。
兩個景區(qū)一個名字是否可以?游客如何加以區(qū)分?給游客造成的不便誰來負(fù)責(zé)?
0 條評論